2020-07-25
2794
省委省政府出臺實施意見
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日前,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意見》,全文如下。
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結合河北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總體要求
在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歷史交匯點、農業農村發展進入新發展階段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發表重要講話,站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深刻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發展成就與經驗,精辟闡述了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肩負的使命和任務,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出明確要求,向全黨全社會發出“三農”工作極端重要、須臾不可放松、務必抓緊抓實的明確信號。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指導性和現實針對性,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是我們黨“三農”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的行動綱領和根本遵循。全省各級各部門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抓好貫徹落實,舉全省之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堅決當好首都政治“護城河”。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省委九屆十一次、十二次全會部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并推進,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統籌發展和安全,落實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為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提供有力支撐。
?。ǘ┠繕巳蝿?。2021年,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全面完成國家下達我省的糧食生產任務目標,生豬產能恢復到正常年份水平;農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進一步提高,農業結構和生產布局加快優化,現代都市型農業和特色高效農業加快發展,一產增加值同比增長2%;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繼續快于城鎮居民;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啟動實施,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平穩過渡;鄉村建設行動全面啟動,成線連片建設1500個美麗鄉村,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整治提升;農村重點領域改革深入推進,農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到2025年,鄉村振興取得顯著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加快實現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全省糧食播種總面積保持在9000萬畝以上、產量保持在720億斤以上,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質量農業取得突破性進展,蔬菜、畜牧、果品三大產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重提高到66%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值達到1.6∶1,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基本形成,有條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加快實現傳統農村向美麗宜居鄉村轉變,鄉村面貌發生顯著變化,農村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建成1萬個以上美麗鄉村。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農民持續增收機制基本健全,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基本完善,鄉村發展活力充分激發?,F代鄉村治理體系基本健全,鄉村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農村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高。
二、建立健全防止返貧機制,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堅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擺在突出位置,對擺脫貧困的縣(市、區),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促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持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
(三)全面落實銜接過渡期政策。過渡期內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堅持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在保持現有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基礎上,逐項分類優化調整,合理把握調整節奏、力度和時限,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抓緊出臺各項政策完善優化的具體實施辦法。保持財政支持政策總體穩定,優先保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需求,合理安排省級財政投入規模,確保達到國家投入政策要求,加強扶貧項目資產管理和監督,提高資金績效水平。篩選確定一批脫貧縣作為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從財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等方面,研究提出政策支持清單,進行集中幫扶支持。
(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對脫貧縣、脫貧村、脫貧人口開展監測,持續跟蹤、定期檢查收入支出狀況、“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狀況,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及時納入幫扶政策范圍,實行動態清零。加強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開展農村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實行分層分類幫扶。對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堅持開發式幫扶,有針對性地落實產業、就業幫扶措施,提升內生發展能力,依靠雙手勤勞致富。有勞動能力的農村低保對象在計算家庭收入時扣減必要的就業成本。對脫貧人口中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人口,以現有社會保障體系為基礎,按規定納入農村低?;蛱乩藛T救助供養范圍,并按困難類型及時給予專項救助、臨時救助,確?;旧畈怀鰡栴}。
(五)接續推動脫貧地區鄉村振興。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為引領,統攬脫貧地區各項具體發展規劃的編制和實施,帶動建設項目和具體工作舉措統籌部署推進。實施脫貧地區農業特色產業提升工程,持續打造“一村一品”、“一鄉一業”,支持脫貧縣每縣培強1~2個特色鮮明、要素聚集、產業融合、競爭力強的特色主導產業,著力提升技術、加工、儲運、品牌、營銷水平。發揮就業幫扶“三網合一”信息平臺作用,做好有組織勞務輸出工作,穩定脫貧勞動力外出就業。辦好扶貧車間,統籌用好鄉村公益崗位,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吸納更多脫貧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業。加強脫貧人口職業技能培訓,增強脫貧人口穩定就業能力。以大中型集中安置區為重點,扎實做好易地搬遷后續幫扶工作,持續加大搬遷人口產業就業扶持力度,繼續完善安置區配套基礎設施、產業園區配套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依法辦理安置住房產權登記,完善安置區社會管理機制,切實提升社區治理能力。支持脫貧地區優先布局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積極爭取和謀劃建設一批區域性和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工程,持續改善義務教育辦學條件和基層醫療服務條件,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完善對口幫扶、定點幫扶和社會幫扶機制,組織開展“萬企幫萬村”活動。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納入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范圍。平穩有序做好各級扶貧辦機構職能的調整優化,確保思想不亂、工作不斷、隊伍不散、干勁不減。
三、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在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基礎上,瞄準京津冀高端市場需求,以現代都市型農業為方向,以特色優勢產業為依托,大力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質量農業,著力提升農業規?;?、產業化、市場化水平。
(六)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統籌布局生態、農業、城鎮等功能空間,科學劃定各類空間管控邊界,嚴格實行土地用途管制。采取“長牙齒”的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禁違規占用耕地和違背自然規律綠化造林、挖湖造景,嚴格控制非農建設占用耕地,深入開展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專項整治行動。防止耕地“非糧化”,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特別是口糧生產,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棉花、油料、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嚴格控制耕地轉為林地、園地等其他類型農用地,全面開展耕地“非糧化”排查整治行動,摸清問題底數,分類妥善處置存量,堅決遏制增量。定期對糧食生產功能區內作物種植情況進行監測評價,實現信息化、精細化管理。強化土地流轉用途監管、設施農業用地監管等工作,確保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高。實施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提高建設標準和質量,健全管護機制,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以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為重點,2021年新建390萬畝旱澇保收、高產穩產高標準農田。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增加的耕地作為占補平衡補充耕地指標在省域內調劑,所得收益用于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和改進建設占用耕地占補平衡管理,嚴格新增耕地核實認定和監管。健全耕地數量和質量監測監管機制,加強耕地保護督查和執法監督,開展各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職瀆職的嚴肅追究責任。
?。ㄆ撸嵤┈F代種業提升工程。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做好第三次農作物種質資源、畜禽種質資源調查收集工作,加強省級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和畜禽種質資源保種場建設。開展特色種業創新,組建12個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種業創新聯盟,以強筋和節水小麥、鮮食玉米、“雙高”大豆、薯類、谷子、十字花科蔬菜、食用菌等為重點,2021年培育40個高產優質、多抗廣適的突破性新品種。加強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提升南繁基地建設水平,全省標準化、規?;?、集約化、數字化農作物良種繁育基地達到85個,繁種面積達到45萬畝。支持種業龍頭企業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培育一批大型“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打造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競爭力的種業品牌。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以生豬、蛋雞、奶牛和肉牛為重點,加快推進畜禽遺傳改良,提升畜禽育種創新能力。加強海參、對蝦、貝類、河鲀、鲆鰈等優勢主導品種育種創新。
(八)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和物質裝備支撐。實施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現代化改造。到2025年,全部完成現有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深入開展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加快搭建京津冀農業協同創新平臺,深化與京津優勢科技資源合作,著力構建“京津研發、河北中試、就地轉化、率先推廣”協同創新機制。實施農業科技研發專項,建立19個省級創新團隊橫向協作機制,加大生物育種、農機裝備、農產品精深加工等科技攻關力度,突破一批關鍵核心和“卡脖子”技術,提檔升級農業科技園區、星創天地。實施農業創新驛站創建提升行動,以縣域農業主導產業為重點,推進全產業鏈技術集成與轉化,促進產學研用企深度融合,2021年新建創新驛站64個、累計達到224個。提升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服務能力,加強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實現科技服務到村到戶到項目。落實新一輪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對糧棉油耕種收薄弱環節、畜牧水產養殖、農產品初加工、丘陵山區農業生產所需的農機裝備和大型智能農機加大補貼力度,推廣“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等農機服務新模式。加快發展數字農業、智慧農業,建設20個網絡化、智能化、精細化的現代“種養加”生態農業示范點和10個“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
(九)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完善糧食安全責任制,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壓實各級責任,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提高單產水平,確保完成國家下達任務。選定產糧大縣集中、基礎條件良好的區域,建設穩產高產、產業集聚、成龍配套、優質高效的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落實農業補貼、小麥最低收購價等惠農政策,提高種糧比較效益。健全產糧大縣支持政策體系。積極爭取國家小麥、玉米、稻谷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險試點,降低產糧大縣三大糧食作物農業保險保費縣級補貼比例。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開展高質高效創建示范,擴大強筋麥等優質專用小麥面積。開展糧食節約行動,減少生產、流通、加工、存儲、消費環節糧食損耗浪費。健全生豬產業平穩有序發展長效機制,引導生豬養殖向優勢區域集中,生豬屠宰產能向養殖集中區域布局,深入推進養殖、屠宰標準化示范創建,2021年生豬存欄達到1950萬頭,產能恢復到正常年份水平。深入推進奶業振興,重點建設9個奶牛規模養殖示范區,全省奶牛存欄達到130萬頭,生鮮乳、乳制品產量分別達到510萬噸、380萬噸。積極發展牛羊產業。在城市周邊布局建設葉菜在田儲備基地,全省新增設施蔬菜5萬畝、蔬菜總產達到5250萬噸。推進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水產品產量達到100萬噸。
(十)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在確保糧食生產穩定的基礎上,分區域優化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集中力量打造優質專用小麥、優質谷子、精品蔬菜、道地中藥材、優勢食用菌、沙地梨、優質專用葡萄、山地蘋果、高端乳品、優質生豬、優質蛋雞、特色水產等12個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和100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100個高端精品,2021年12個特色優勢產業集群產值增長3.5%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增長7.5%,“兩品一標”農產品增加70個,高端精品農產品達到60個。開展農產品提標行動,加快健全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分產品完善生產標準和規程,2021年制修訂省級農業地方標準30項以上,推動新型經營主體按標生產,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標準“領跑者”,全省農業標準化生產率達到72%。對標國際標準,支持創建200個精品農產品出口基地、600個冬奧會農產品供應備選基地。圍繞特色優勢產業集群,打造系列“河北品牌”,推進區域公用品牌創建,加強品牌管理和規范使用,著力打造高端精品品牌。支持河北品牌農產品鞏固擴大京津市場份額,拓展長三角、珠三角市場。以縣(市、區)為單位開展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加強資源整合、政策集成,每年創建一批,形成梯次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格局。
?。ㄊ唬┩七M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繼續開展農業大招商,全年簽約億元以上大項目100個以上,完成招商引資額800億元以上。大力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提升主食加工業發展水平,在環京津地區建設主食加工(中央廚房)示范園區,在大中城市周邊重點支持一批主食加工(中央廚房)示范企業發展壯大。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向集群(園區)集中,培育100家年產值10億元以上的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推進公益性農產品市場提檔升級,構建農產品流通骨干網絡。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加大鮮活農產品倉儲保鮮和產后商品化處理設施補貼力度,推進田頭小型倉儲保鮮冷鏈設施、產地低溫直銷配送中心、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提升工程,重點推出10條鄉村休閑旅游精品線路,全年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綜合收入達到100億元。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和科技示范園區建設。穩步推進反映全產業鏈價值的農業及相關產業統計核算。
四、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有效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堅持把農村作為擴內需、穩投資、搞建設的重點,按照城鄉融合發展要求,科學規劃、因地制宜、穩扎穩打、久久為功,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著力改善鄉村面貌,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加快實現農村現代化。
?。ㄊ┘訌姶迩f規劃。2021年完成縣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合理優化村莊布局,明確城郊融合、集聚提升、特色保護、保留改善、撤并搬遷等村莊類型。積極有序推進“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對有條件、有需求的村莊實現村莊規劃應編盡編。編制村莊規劃要立足現有基礎,尊重村莊自然地理格局,保留鄉村特色風貌,不搞大拆大建。加強規劃管理,嚴格按照規劃有序開展各項建設,嚴肅查處違規亂建行為。對暫時沒有編制規劃的村莊,嚴格按照縣鄉兩級國土空間規劃進行用途管制和建設管控。依法依規推進“空心村”治理,在鞏固空置率50%以上村莊治理成果的基礎上,2021年完成631個空置率30%~50%的村莊治理任務。推廣農村住房建筑導則,支持建設功能現代、風貌鄉土、經濟合理、結構安全、綠色環保的宜居型示范農房。健全農房建設質量安全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加強監管力度,3年內完成農房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繼續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設防地區農房抗震改造。鄉村建設是為農民而建,要因地制宜、穩扎穩打,不刮風搞運動。不得超越發展階段、違背農民意愿,搞大規模村莊撤并,強迫農民上樓,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十三)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市整縣推進農村改廁、生活垃圾處理和污水治理,2021年改造衛生廁所80萬座;2021年完成2100個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在生活垃圾城鄉一體化處理體系基本實現全覆蓋的基礎上,積極推進源頭分類減量、資源化處理利用,加快建設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置利用設施,開工建設22個垃圾焚燒處理項目,加快實現垃圾焚燒處理全覆蓋。健全農村廁所和生活垃圾、污水處理設施設備運行維護機制。實施村莊清潔和綠化行動,支持建設村莊小微公園和公共綠地,重點建設150個省級森林鄉村。深化美麗庭院示范創建。支持張家口市全域開展農村建設提升行動。
(十四)有序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突出環京津、環冬奧賽區、環雄安新區核心區、環設區市主城區等“15個環”,京石、京秦、京張等高鐵高速沿線和太行山高速沿線、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和太行紅河谷文化旅游帶等“10個帶”,西柏坡、北戴河等重點旅游景區“20個片”,成線連片推進美麗鄉村建設,2021年建成1500個宜居宜業宜游美麗鄉村。優選發展基礎較好的區域,統籌規劃、連片打造,重點布局新創建18個省級鄉村振興示范區,協調推進生產、生活、生態建設,示范帶動鄉村全面振興。支持雄安新區爭創國家鄉村振興引領區。
(十五)加強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抓住開展“三基”建設年活動和實施20項民生工程機遇,實施一批農村水電氣路信網等建設項目,加快構建城鄉快捷高效的交通網、市政網、信息網、服務網。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加強農村資源路、產業路和旅游路建設,有序實施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通硬化路,2021年建設改造農村公路4500公里,同步建設公路交通安全設施。推進農村公路建設項目更多向進村入戶傾斜,行政村主街道硬化基本實現全覆蓋,有條件的地方積極推進巷道硬化。繼續通過中央車購稅補助地方資金、成品油稅費改革轉移支付、地方政府債券等渠道,按規定支持農村道路發展。落實農村道路橋梁管養主體責任,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健全農村交通安全綜合治理機制,全面實施路長制。加大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力度,開展城鄉交通一體化示范創建。實施規?;┧こ?,有條件的地方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到2025年,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5%以上。實施農村電網建設工程,2021年新建改造農村電網線路1.5萬公里。提升數字鄉村建設水平,推動農村千兆光網、第五代移動通訊(5G)、移動物聯網與城市同步規劃建設。完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支持農村及偏遠地區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完善農業氣象綜合監測網絡,加強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提升農業氣象災害防范能力。加強鄉村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建設。加強村級客運站點、文化體育、公共照明等服務設施建設。
?。ㄊ┨嵘r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建立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機制,強化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縣鄉村統籌,逐步實現標準統一、制度并軌。提高農村教育質量,繼續改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在縣城和中心鎮新建改擴建一批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多渠道增加農村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實行職稱評聘向鄉村教師傾斜政策,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支持建設城鄉學校共同體。面向農民就業創業需求,發展職業技術教育與技能培訓。加大涉農高校、涉農職業院校、涉農學科專業建設力度。開展耕讀教育。全面推進健康鄉村建設,推動鄉村醫生向執業(助理)醫師轉變,提升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一體化管理水平,標準化建設覆蓋率達到70%以上。加強縣級醫院建設,持續提升縣級疾控機構應對重大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加快推進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實行醫??傤~預算管理。健全統籌城鄉的就業政策和服務體系,推動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向鄉村延伸。實施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合理提高政府補助標準和個人繳費標準,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制度和救助制度。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正常調整機制。健全縣鄉村銜接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依托養老機構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每個縣(市、區)建設1個具備養老服務行業管理、技術指導、應急支援、培訓示范等功能的養老服務中心,鄉(鎮)建設具備全托、日托、上門服務等功能的綜合服務養老機構,村級建設互助養老服務設施。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及困境兒童的關愛服務,縣級在既有養老服務設施基礎上,加快建設完善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員專業照護為主的供養服務設施。推進農村公益性殯葬設施建設。完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農村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
(十七)全面促進農村消費。加快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改造提升農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支持電商、物流企業和供銷合作社向廣大農村地區延伸,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和農產品出村進城,2021年培育一批農村電商示范企業、重點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創建8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全省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1150億元。鼓勵各地出臺促進汽車及綠色、智能家電產品消費補貼政策,促進農村居民耐用消費品更新換代。完善農村生活服務業支持政策,發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網點,滿足農村居民消費升級需要,吸引城市居民下鄉消費。
(十八)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打好“節引調補蓄管”組合拳,加大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力度,集中力量治理華北“大漏斗”問題,2021年壓減地下水超采量7.46億立方米。在地表水有效覆蓋的城鄉區域有序關停自備井,最大限度用好引江水、引黃水,實施河湖生態補水回補地下水,完成818萬農村居民生活水源江水置換。開展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全面開展河道清理,強化河湖長制,持續改善農村河湖面貌。大力實施農業節水行動,開展季節性休耕200萬畝、旱作雨養100萬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120萬畝,全面推廣小麥節水品種,在創新農業管理節水、機制節水上取得突破。鞏固拓展農村散煤治理成果,健全完善農村清潔取暖長效機制,全面完成氣代煤、電代煤工程掃尾,有效減少燃煤消耗,擴大新能源使用比重,統籌做好揚塵治理、秸稈禁燒、禁燃禁放、“散亂污”企業整治等工作。開展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示范縣創建,持續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化肥農藥使用量繼續保持負增長。整市整縣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加大白洋淀流域等重點地區畜禽糞污治理力度,全省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保持100%,畜禽養殖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9%,秸稈綜合利用率、農膜回收率分別保持在97%、85%以上。實行污染耕地分類管理,加強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風險管控。實行林長制,以山區、壩上等重點生態功能區為主,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創建現代林業產業示范區。在壩上地區推進禁牧輪牧休牧,加快恢復草原生態環境。抓好曲周縣、平山縣、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國家級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
(十九)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教育。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建強用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在鄉村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講活動。深入挖掘、繼承創新優秀傳統鄉土文化,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文化活動。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健全“兩會一約”,推廣“道德銀行”、文明積分制等做法,加大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厚葬薄養、鋪張浪費、封建迷信等不良風氣治理。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創建,到2025年縣級以上文明村、文明鎮比例分別達到60%、75%。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
?。ǘ┘涌炜h域內城鄉融合發展。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堅持全域規劃,統籌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建設等,加快打通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的制度性通道。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把鄉(鎮)建設成為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實施村級綜合服務設施提升工程,加強村級綜合服務站建設,實現縣鄉村功能銜接互補。實施縣域特色產業振興工程,壯大縣域經濟,到2025年新增主營業收入超100億元的縣域特色產業集群15個。實施縣城擴容提質工程,城區人口超過20萬的縣城按照中等城市標準打造,不足20萬的縣城按小城市標準打造。實施小城鎮培育壯大工程,積極推進擴權強鎮,有序發展特色小城鎮,到2025年培育200個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經濟發達鎮、工業強鎮、商貿重鎮等特色小城鎮。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推動在縣域就業的農民工就地市民化,增加適應進城農民剛性需求的住房供給。鼓勵建設返鄉入鄉創業園和孵化實訓基地。
五、深入推進農村改革,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堅持把改革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法寶,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激活主體、激活要素、激活市場,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二十一)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制定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健全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服務體系,規范土地流轉價格形成,引導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工作安排,開展整縣整鄉試點工作。加快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成果運用,推進承包土地經營權入股農業產業化經營。穩妥推進定州市、平泉市、邢臺市信都區、邯鄲市峰峰礦區等4個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因地制宜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實現形式,力爭實現突破性進展。規范開展房地一體宅基地日常登記頒證工作。積極探索實施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完善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政策,實行負面清單管理,優先保障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用地。根據鄉村休閑觀光等產業分散布局的實際需要,探索靈活多樣的供地新方式。規范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完善審批實施程序、節余指標調劑及收益分配機制。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研究制定依法自愿有償轉讓的具體辦法。
?。ǘ┌l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鞏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通過開發利用集體土地資源、發展服務型經濟、推進股份合作、規范承包租賃經營、領辦入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多種路徑,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建設全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綜合管理平臺,規范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引導農村集體產權進入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公開交易。重點支持1500個村實施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全省農村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達到70%以上。
?。ǘ┡嘤龎汛笮滦娃r業經營主體。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將專業大戶、種養大戶等規模經營戶納入家庭農場管理與服務體系,2021年全省家庭農場發展到5.5萬家以上。深入開展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重點建設1200家農民合作社省級示范社。加快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擴面升級,全省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組織達到3.1萬家,服務面積2.2億畝次以上。支持市場主體建設區域性農業全產業鏈綜合服務中心。深入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2021年培育高素質農民4.9萬人。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四位一體”生產經營模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重點建設800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銜接。
?。ǘ模┏掷m深化農村金融改革。推廣“政銀擔”金融支農模式,發揮“裕農通(河北)”鄉村振興綜合服務平臺作用,引導金融機構開發專屬金融產品,大力開展農戶小額信用貸款、保單質押貸款、農機具和大棚設施抵押貸款業務,積極穩妥開展承包土地的經營權、農房所有權抵押貸款,加大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的中長期信貸支持。保持農村信用合作社等縣域農村金融機構法人地位和數量總體穩定,持續深化農信社改革。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建立服務鄉村振興的內設機構。深入開展“雙基”共建農村信用工程,支持市縣構建域內共享的涉農信用信息數據庫,用3年時間基本建成比較完善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加強對農業信貸擔保放大倍數的量化考核,提高農業信用擔保規模。引導保險機構開發針對性強、保障范圍廣的自然災害險、特色產品險、農產品價格和收入險等險種,探索“保險+信貸”、“保險+期貨”模式,構建涵蓋財政補貼基本險、商業險和附加險等農業保險產品體系。
(二十五)深化農村其他領域改革。持續推進農墾區域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支持一批制度優、管理精、主業強、效益好的農墾企業集團率先做大做強。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開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試點,積極提供農資供應、配方施肥等系列化服務,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建設農村綜合服務社和社區服務中心,推動由流通服務向全程農業社會化服務延伸,向全方位城鄉社區服務拓展。加快農業綜合執法信息化建設。深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繼續深化農村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六、加強黨對農村工作全面領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措施落地落實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必須健全黨領導農村工作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工作機制,著力提高新時代黨全面領導農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ǘ娀寮墪涀ムl村振興工作機制。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健全省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將脫貧攻堅工作中形成的組織推動、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協作幫扶、考核督導等工作機制,根據實際需要運用到推進鄉村振興,建立健全上下貫通、精準施策、一抓到底的鄉村振興工作體系。省市縣三級黨委要定期研究鄉村振興工作。建立縣委書記主要精力抓“三農”的責任清單制度,充分發揮縣委書記“一線總指揮”作用。建立鄉村振興聯系點制度,省市縣三級黨委、政府負責同志都要確定聯系點。開展縣鄉村三級黨組織書記鄉村振興輪訓。將鄉村人才振興納入黨委人才工作總體部署,健全適合鄉村特點的人才培養機制,強化人才服務鄉村激勵約束。
(二十七)加強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建設。充分發揮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牽頭抓總、統籌協調作用,成員單位出臺重要涉農文件要征求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意見并進行備案。各地要圍繞“五大振興”目標任務,設立由黨委、政府負責同志領導的專項小組或工作專班,建立落實臺賬,壓實工作責任。強化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決策參謀、統籌協調、政策指導、推動落實、督促檢查等職能,每年分解“三農”工作重點任務,落實到各責任部門,定期調度工作進展。加強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機構設置和人員配置,充實力量、完善機制、改進工作。
(二十八)培養造就過硬的“三農”干部隊伍。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重要學習內容,開展學習研討。組織專題培訓班,分層次分類別對市縣黨委、政府分管負責同志和農業農村系統干部開展專題培訓,切實做到學思踐悟,提升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思想認識和素質能力。把農村一線工作鍛煉作為培養干部的重要途徑,積極選派優秀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通過駐村幫扶等形式到農村基層一線參與鄉村振興實踐。拓寬縣級“三農”工作部門和鄉(鎮)干部來源渠道,利用選調生招錄等政策,有計劃引進高學歷和短缺專業人才進入“三農”工作隊伍。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作為基本要求,切實推動各級“三農”干部隊伍轉變工作作風。
(二十九)夯實農村基層基礎。組織開展“三基”建設年活動,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抓好農村帶頭人隊伍建設,有序開展鄉(鎮)、村集中換屆,選優配強鄉(鎮)領導班子、村“兩委”成員特別是黨組織書記。積極推行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民委員會主任,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與換屆同步選優配強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堅持和完善向重點鄉村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制度。健全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村綜合服務站“五位一體”村級組織體系。完善以財政投入為主的穩定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制度,建立正常增長機制,改善農村基層干部工作生活條件。推進村委會規范化建設和村務公開“陽光工程”,創建民主法制示范村,培育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加強鄉村人民調解組織隊伍建設,推動就地化解矛盾糾紛。扎實建設平安鄉村,健全鄉村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常態化推進農村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深化拓展網格化服務管理。加強農村宗教事務管理,落實農村基層黨組織宗教工作具體責任,加大對農村非法宗教活動和境外滲透活動的打擊力度,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預農村公共事務。抓好國家級和省級鄉村治理試點縣、示范鄉鎮、示范村創建工作,總結推廣一批思路新、舉措實、可復制的鄉村治理典型案例。加強縣鄉村應急管理和消防安全體系建設,做好對自然災害、公共衛生、安全隱患等重大事件的風險評估、監測預警、應急處置。
(三十)完善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政策體系。繼續把農業農村作為一般公共預算重點保障領域,進一步完善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逐步提高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比例,制定具體考核辦法,確保到“十四五”期末用于農業農村比例提高到50%以上。調整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提高農業農村投入比例、優先支持鄉村振興情況,要納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展情況,專題報告上一級黨委、政府。在防范政府債務風險的前提下,支持市縣使用一般債券和專項債券,用于符合條件的現代農業設施建設和鄉村建設行動,制定出臺操作指引,做好高質量項目儲備工作。發揮財政投入的引領作用,鼓勵有條件的地方以市場化方式設立鄉村振興基金,撬動金融資本、社會力量參與,重點支持鄉村產業發展。強化鄉村振興建設用地保障,省級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安排至少5%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保障鄉村重點產業和項目用地。落實返鄉創業各項支持政策,引導外出農民工、退伍軍人、高校畢業生等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業創新、支持鄉村振興。
(三十一)健全鄉村振興督導考核制度。各市(定州、辛集市)黨委、政府每年向省委、省政府報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展情況。強化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督辦落實,完善省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對成員單位重點督辦的工作體系,開展中央一號文件、省委一號文件貫徹落實情況專項督查,充分發揮省重點工作大督查作用,推動任務落實落地。對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開展鄉村振興實績考核,納入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評價內容,加強考核結果應用,注重提拔使用鄉村振興實績突出的市縣黨政領導干部。對考核排名落后、履職不力的市縣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進行約談,建立常態化約談機制。建立鄉村振興榮譽表彰制度,省委、省政府每5年對實施鄉村振興先進縣(市、區)進行表彰。持續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將減輕村級組織不合理負擔納入基層減負督查重點內容。堅持實事求是、依法行政,把握好農村各項工作的時度效。加強鄉村振興宣傳工作,在全社會營造共同推進鄉村振興的濃厚氛圍。
2324
2026
3688
3349
3924
5545
6758
冀公網安備 13080202000483號
法律聲明 分享到: